北京市发改委日前表示,北京将引导自行车回归城市,形成连续成网的3200公里自行车道路;最近“网约自行车”的投入,也赚足了大家的眼球。中国曾经被称为“自行车王国”,我们的慢行交通系统本来四通八达,但随着城·市发展而日渐加快的生活节奏,我们似乎被放到了一个时刻高速运转的轮子上。机动车道越修越宽,堵情却与日俱增,也许是时候从“四轮”回归“两轮”,让生活“变得慢下来”。
北京自行车出行比例持续下降
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,自行车都占有着或大或小的一席之地。从中国城市交通的整体格局来看,自行车的使用率在八、九十年代达到顶峰,之后开始逐步衰退。北京作为城市发展的代表,在2000年之后自行车出行比例同样持续下滑。
立足自身,均衡发展
不同于发达国家,尽管我国总体的自行车保有量较高,但汽车保有量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。而发达国家在机动化基本普及的情况下,其自行车交通还能达到如此高的普及率,的确难能可贵,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。在机动车时代“自行车王国”的桂冠显得更为弥足珍贵。
骑行环境需“友好”配套
汽车交通的过度发展对生活环境、市民健康、生活品质带来了冲击,同样也挤压了自行车道路的生存空间。安全、顺畅、舒适且系统完整的“友好”配套,是“四轮”回归“两轮”必不可少的条件。调查显示,我国自行车道的配备率并不理想,还需要更多自行车漫行的空间。
公共自行车的“超级大国”
作为城市绿色公交的补充,公共自行车作为城市亮丽的风景线,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、减少环境污染、方便市民出行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意义。值得欣慰的是,我国已成为公共自行车“超级大国”,公共自行车数量已经超过了全球其他国家的总和。在全球公共自行车数量前十位的城市中,我国独占九个席位,巴黎是唯一进入前十的国际城市。
公共自行车拒绝“鸡肋”
尽管公共自行车初衷美好,也契合了市民的出行需要,但网点少、损坏多、管理薄弱、运营成本高等问题也使公共自行车逐渐“鸡肋化”。
伴随着当前互联网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,“网约自行车”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,凭借手机扫码解锁、还车地点灵活等特点,公共自行车的使用更加便捷。总之,无论采用何种模式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”,公共自行车的普及是慢行交通必不可少的一环,为此,尚需城市交通管理的更多思考与创新。